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都会发出位于红外波段的电磁波。
红外热像仪是将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转换成人眼可见的电子图像的设备。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部分应用领域较广,如:军事、安防、电力、石化、冶金、制造业、交通、消防、建筑检测、科研、测试、医疗等等。
红外热成像在国内应用较早,但售价较高,早期一台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售价超过一百多万元。这几年由于成本降低,部分品牌的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售价在二十万元左右。国内相关领导都重视红外热成像在医学上的运用。王国强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提出“要把红外热成像技术和中医临床运用结合起来”,并作出重要批示“用中医论整体观理指导,研制、论证该技术的有效性和普及性”希望能将此项技术转化成为中医热 CT。业界有很多研究机构,如: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用红外热像科学研究院、北京现代数字红外技术研究院等。
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原理:温变早于病变,预示人体健康。人体细胞、组织或器官处于正常、异常状态下,细胞代谢产生的热强度是不同的,当人体某个部位患病时,通常就存在温度的变化。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被动接收人体热辐射,可接收人体内代谢热在体表面动态平衡的热辐射,可测定体内异常代谢热源——深度、形状、温差等。红外热成像把人体自动向外散发的远红外信息进行采集,加以伪彩色技术以图像形式呈现。人体细胞、组织或器官处于正常、异常状态下,细胞代谢产生的热强度是不同的,当人体某个部位患病时,通常就存在温度的变化。红外检测与“中医可视化”不谋而合,通过外部的变化而反映内在的变化,认识人体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在早期由于这些变化而产生温度的改变,我们可以根据红外检测及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对机体进行良好的辨识,用数字化、可视化的方式收集更多的望闻问切所不能收到的信息,及早期进行干预调理,以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可有效的节约医疗资源。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别注重人体功能的变化,在治未病、调理亚健康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和中医不能准确量化的特点,难以对其进行精确的描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这方面具有突出性的贡献,可以清晰的获取亚健康状态下机体细胞和组织的热代谢状态。描述功能性的变化,使得人体细胞组织温度的精确量化成为可能,这样我们能直观的看到人体五脏、六腑、五官、躯干、头颈、四肢及经络的功能状态。因此,在亚健康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实现了医学领域的预测与评估,开启了现代医学“治未病”时代,即将成为健康保健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